創新團隊
一、研究重點
1.開放式養殖平臺功能與結構
2.封閉式養殖系統功能與基礎船型
3.大型工船養殖全程機械化
二、團隊負責人
崔銘超,副研究員,漁業船舶與設施研究室副主任,主要從事大型船舶及海洋工程總體設計研究工作。近年來多次承擔和參與各級課題項目研究工作,在深遠海養殖平臺與工程總體設計、水動力學、養殖技術及其耦合技術研究方面,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。其中多項建造了實船并投入生產運營。重點研究了十萬噸級養殖工船,在構建深遠海大型養殖平臺及配套養殖技術方面具有相當能力。
三、團隊建設
團隊主要從事海上集約化養殖系統工藝研究及裝備集成、海上封閉式養殖系統研究和海上通海式養殖系統研究。團隊共有9名科研人員,具有高級職稱2人,聚集了船舶與海洋工程、輪機工程、船舶水動力、船舶舾裝、船舶電氣、機械設計制造等方面高素質專業人才。
四、近期主要工作
圍繞方向1:海上集約化養殖系統工藝研究及裝備集成
對航行工況和系泊養殖工況下環境載荷,開展平臺穩性及水動力特性研究,探索水動力數值計算方法,通過試驗驗證數值方法的可靠性;利用遺傳算法和回歸分析結合船舶工程優化設計方法,制定海上工業化養殖工藝規程;研發智能化投飼、機械化聚捕、自動化水下清污、死魚收集等海上集約化裝備;研發自動化、智能化養殖集控系統;開展養殖工船組合工況下的經濟性分析與技術論證,構建海上大型養殖工船主尺度指導體系。初步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的船載工業化養殖系統,完成十萬噸級養殖工船適漁性結構和總體設計研究工作。
圍繞方向2:海上封閉式養殖系統研究(功能、結構、水動力學特性、系統構建)
利用CFD流體分析技術建立養殖魚艙三維結構數值模型,研究開展大型養殖工船功能、結構、水動力學分析;針對主品種全程養殖工藝要求和工況條件,研究養殖艙進水工藝與集排污水動力,探索優化適合海上復雜工況的養殖魚艙換水模式和自動集排污方法;分析船舶與養殖水體固有周期,探索封閉式養殖系統諧振及共振機理。研發構建具備精準投喂、自動收捕和水環境調控等功能適漁性艙養結構;制定船載艙養工況裝載指南。基于養殖平臺多目標參數制約關系,應用船舶工程MDO技術,構建大型養殖工船系統總體工程技術。
十萬噸級養殖工船效果圖
養殖魚艙結構形式及進排水示意圖
養殖工船設計航速下的波形圖
船舶尾部伴流場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