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創新的智能傳感器,專用于檢測包裝食品,尤其是魚類的新鮮度。
01傳感器如何判斷是否新鮮?
該傳感器對食品新鮮度的判斷基于包裝內的氨氣濃度,因為氨氣是魚類腐敗過程中釋放的主要氣體之一。
當魚類逐漸腐敗時,氨氣濃度會增加。濃度越高,魚類腐敗程度就越嚴重。傳感器通過檢測包裝內氨氣濃度的變化,以推測魚類的新鮮度。
傳感器的制造材料包含姜黃和紫甘藍色素等天然化合物,這些材料會在接觸氨氣時發生顏色變化。通過觀察顏色,能夠直觀地判斷包裝內的新鮮度。
比如,顏色變得越深,意味著氨氣濃度越高,那么魚類可能變質了。

由于傳感器材料來自天然成分,它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無毒性,因此它可以直接接觸食品,而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。
02 技術應用
目前,研究小組正在將這一傳感器集成到魚類包裝托盤中,并計劃推出手機應用,幫助消費者進行檢測。
這意味著,未來消費者可以在超市中直接看到包裝上的傳感器變化,通過手機應用或其他設備讀取信息,實時了解產品的新鮮度。
這項進展源于2015年開始的一個研究項目,旨在通過智能包裝技術提升食品安全性。

該研究團隊還開發過類似技術,例如在2020年開發了一種CO2傳感器,能夠實時檢測豬肉的新鮮度,能夠通過手機實時驗證肉的狀態。
隨著技術的進步,這項技術不僅應用在魚類產品中,未來其他包裝食品也可能采用類似的檢測方式,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