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只小龍蝦,能夠帶來怎樣的“裂變”?
湖北省潛江市的國營后湖管理區(農場)依托近3.6萬畝蝦稻種養規模以及優越的區位、交通等優勢,持續聚力蝦稻全產業鏈建設,不斷延鏈、補鏈、強鏈,農場72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內,聚集著小龍蝦養殖、物流、加工、飼料生產、投入品生產、大米加工等多類企業。這些企業錯位發展、功能齊全,“蝦稻為主、多業并舉”的產業格局逐漸形成,整個農場蝦稻產業綜合產值達88億元。在蝦稻產業帶動下,后湖管理區在保障糧食生產、農民收入提升、基礎設施建設、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,大大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步伐。
從粗放粗養到精放精養
在后湖管理區的西南部有一個美麗的返灣湖,長期以來,職工以養魚為生。2017年,返灣湖生態修復項目啟動,退塘(池)1.3萬畝,集中安置上岸漁民1050戶、3500余人。后湖管理區被認定為欠發達農場。
哪里有新的謀生之道?2018年、2019年,小龍蝦逐漸受到市場關注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潛江市,擁有肥沃的土地、清澈的河水,為小龍蝦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乘著產業的“東風”,職工紛紛開始養殖小龍蝦,并逐漸摸索出蝦稻連作的生態種養模式。
今年,農場職工母小俊家養了40多畝小龍蝦。“我先繁育了一季種苗,4月份賣完蝦苗后,又養了一季大蝦,現在都已銷售一空,只留了一些種蝦在田邊的環溝里繁殖,留作明年生產所需。”母小俊說,今年養殖的兩季小龍蝦給他帶來了10萬元左右純收入。
后湖管理區負責人趙忠海告訴記者,最初,人們只是將小龍蝦放到稻田里,并不會特意進行管理。隨著時間推移,種養模式越來越成熟,實現“從粗放粗養到精放精養”的轉變,從每年養一季蝦向每年養兩季蝦轉變,四季蝦田、蝦稻蛙混養等高效種養模式取得初步成功。人們從基本不喂飼料,逐漸開始研發小龍蝦專用飼料,讓小龍蝦長得快、產量高,還實行繁育分離,將育苗和養大蝦分在不同區域進行。對小龍蝦良種選育的需求凸顯,農場建設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,建成桂建芳院士工作站,設立科技小院,并著力推廣“蝦稻1號”等新品種。
與此同時,在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的支持下,10萬噸冷鏈倉儲建設穩步推進,后湖管理區設立小龍蝦快速檢驗檢測中心,推動蝦稻產業向優質化、生態化、品牌化邁進。
產業集群逐漸壯大
曾幾何時,活蝦運輸一直是制約潛江小龍蝦走向全國的瓶頸。后湖管理區有著顯著的交通區位優勢——318國道穿境而過,滬渝高速、襄樊岳陽公路在場區中部立體交會,再加上田關河、東干渠等水系,水陸交通都很便利。潛網集團看到了商機,果斷落戶后湖管理區。
二季度是潛網集團的第一個小龍蝦交易旺季。潛網集團辦公室主任郭頌告訴記者,如今,他們已實現“買全國、賣全國”,不僅湖北省,江蘇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廣西等省的小龍蝦都會到這里來交易,在4至14個小時內,小龍蝦就能運往全國600個城市,北至漠河,南至三亞,遠至新疆、西藏,都是潛網集團物流體系觸及的地方。
“高峰時期,全國有3000輛車在運轉,分蝦工、打包工、搬運工、物流工等,帶動就業2萬人左右。”郭頌介紹。
在潛網集團這一龍頭企業的帶領下,后湖管理區的產業集群不斷壯大:3家產值過億的冷凍小龍蝦加工企業、2家年產18萬噸的小龍蝦飼料生產企業、1家日加工能力達5萬噸的大米加工企業、1家年產5000噸的小龍蝦投入品生產企業匯集此地。
后湖管理區的企業還參與潛江小龍蝦供應鏈平臺建設,整合加工企業、電商企業、商貿企業、養殖合作社、物流企業、餐飲企業等,提供綜合全產業鏈服務。搶抓農業微生物產業發展風口,后湖管理區全力推動農業微生物產業園建設,全力推進一批簽約項目落地,形成“農業—工業—環保”跨界產業鏈。
建設宜居宜業小城鎮
隨著往來客商和游客逐漸增多,莫嶺村看到了機遇。村民們紛紛把自家的新房改建成民宿,有的村民還做起餐館,給人們帶來農文旅新體驗。
“每到交易高峰期,來觀光的游客、貨車司機絡繹不絕,車輛把村里的道路都擠滿了,我們村干部都忙著維持秩序。”關廟辦事處莫嶺隊隊長文勇介紹,“村民們已經辦起十多家民宿,四家餐館除了都會做小龍蝦,還有各自的拿手菜。”
走進莫嶺村,村民興建的小樓整齊排列著。村主干道有5至6米寬,連接主路的支路也有4米寬。前幾年,村里就已通水、電、路、氣、網。當下,村里發動村民發展庭院經濟,在房前屋后養花種菜,營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。
隨著小龍蝦產業的發展,近五年來,后湖管理區常住人口凈增616人,集鎮人口凈增8704人,城鎮化率達69.65%。現實的需求驅動城鎮建設不斷向前推進,近幾年每年都有重大的基礎設施開工建設。
后湖管理區在集鎮及周邊興建10個危改、棚改集中安置小區,生產小組職工群眾得以入住,讓集鎮原有居民完成改善性換房。后湖大道、振興大道改擴建和新建完工,拉開了集鎮發展空間和格局。文化路、振興路、金融巷、糧油巷等集鎮巷道及數10條背街小巷道路硬化黑化,暢通了集鎮神經末梢。后湖管理區全面開展改水、改廁、改氣和亮化、綠化工程,交通、通訊、供水、供電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,集鎮的整體功能和生活便利度大大提升。
改造完成后的返灣湖管理區水清岸綠、綠樹成蔭,水質已達到國家二類標準以上。后湖管理區分步實施污水處理廠建設、廁所革命、垃圾分類等十大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工程,持續推進水污染治理、水生態修復、水資源保護“三水共治”,率先在潛江市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,重構美麗農場新底色。
4月20日8時,隨著發令槍響,潛江返灣湖半程馬拉松拉開帷幕。賽道貫穿返灣湖濕地核心區,選手們在風景秀麗的生態畫卷中盡情釋放著速度與激情。
以返灣湖濕地國際馬拉松賽事打造生態旅游新名片,與蝦稻產業聯動發展,一幅產業強、生態美、村民富的畫卷在后湖管理區緩緩鋪陳。